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七十八章眼中从未有过你(二合一)(2 / 2)

他不知道,也从没想过,毕竟他从生下来就有无数人对他好,而师傅只不过是对他“最”好罢了。

老者的身影如同鬼魅,轻飘飘落入深谷,而此刻,早已喝得面红耳赤,酒意上头的两人却已然缩在石头后面,呼呼大睡了起来。

不怪二人不谨慎,实在是这老者的动作太过隐蔽。

想想看,这老者连入学时必经的人仙考官的检测都能骗过,就是他二人都在全盛时期,也绝不可能察觉其半点端倪。

老者轻松来到了两人身前,枯槁的面孔露出了一丝狞笑:“嘿嘿嘿,这份机缘,只要给我那徒儿得了,十年之后,我必能借其身体重归人间。届时,休说人仙之境,就是踏碎虚空也可期许!”

老者张开手,无形的吸扯力缓缓施展开来,却连碎石雪花都未曾撼动,二人同样恍然无知。

只是在他们的身下,一道道无形的剑意缓缓弥漫开来。

他要夺这二人的剑道之基!

剑道之基本是无形之物,也只有那等能夺天地之造化,化腐朽为神奇,半个身子已经超脱了的恐怖存在才能勉强做到这一点。

而这位老者巅峰时期虽然也是触及人仙境界的强者,但若非那玉石戒指,也绝不可能做到如此骇人听闻之事。

只是就在这时,原本一脸狞笑的老者突然呆住了。

他瞪大眼睛,像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骇然之物,哆嗦着手,指着面前舒展着身躯的白衣剑仙。

“你......怎么可能!”

青莲笑眯眯地盯着面前如临大敌的苍颜老者,轻声道:“一介阴魂,侥幸得了件了不得的宝贝,不思刻苦修行,反倒助纣为虐。”

“呵......也活该你做这一次散财童子了。”

青莲干脆利落化指为剑,一道璀璨剑光自风雪中斩落,老者虚幻的身躯顷刻间崩析,化作一道阴风消散于无形了。

蜷在大石后的二人不自觉缩得更紧了。

青莲哑然失笑,随即悄然消失在了原地,片刻后,他的指尖套着一枚扳指,心情愉快地化作一道道光斑,如水般流入了李白的脑海之中。

两人仍旧睡得很香,寒风也仍旧肆虐,雪花纷纷洒洒,叶凡手中的荧惑古剑却已然开始散发出阵阵暖意,在寒风中撑起一个温暖的巢穴。

至于四季剑?

那就是个死物,连灵性都没有,哪能如荧惑古剑这么顺人心意,倒是天河剑想表现表现,却被丢在寒月冰魄剑匣里出不来。

李思业哆哆嗦嗦蜷在石壁上,心情从一开始的期待与雀跃早已变为了焦虑。

“师傅,你怎么还不回来啊?”

他的体力已经开始流失,身体也越发冰冷,扣在石缝中的双手,血迹更是早已与石头冻得黏结,轻轻一动,便会扯掉一大块皮肉。

本应痛彻心扉,但他此时却早已没有了知觉。

“师傅,徒儿等不了了。”

被冻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李思业抬起头,想要借助玉石戒指为渠道,将师傅召唤回来。

哪怕错过这次的机缘,他也实在忍不住了,毕竟再这么下去,顶多十分钟,他就将坚持不住,跌落深渊。

届时,哪怕摔不死他,他也会被活生生冻死在这里。

只是当他抬起头时,才发现自己向来不离身的玉石戒指消失了。

他惊慌失措地瞪大眼睛:“怎么可能!”

“怎么可能!”

“我的戒指呢?”

“我的戒指呢?”

心神骤逢重创,李思业居然情不自禁想要把手放到面前看个究竟,而这一松手,即是跌落深渊......

巨响惊醒了酣睡的两人,他们站起来刚想察看一下怎么回事,就看到天空中的禁制光幕突然间消失了。

从天而降一道白衣飘飘,仙风道骨的身影,那身影约莫六七十岁的样子,头戴方巾,梳简单的文生发髻,白色儒衫洗的发白。

满脸褶子仅比袁子少些,还有个酒糟鼻,看上去就不像什么大人物,反倒给人一种乡下教书先生的感觉,只是这从天而落的手段端的是仙风道骨,毫无烟火气息,令人咋舌。

这与武者纵身起落,爬高摸低迥然不同,前者像是造出直升机飞到天上,后者则更像是把人塞到弹弓发射到天上,难易程度天差地远。

老儒生笑道:“我叫季康。”

“儒门十二贤?”叶凡震撼道,他的见识远比刚入稷下,连稷下冰山一角都没看清的李白广得多。

李白翻了个白眼:“老先生,你来这里有什么事,是要放我们出去吗?”

“不是,是院长觉得你们两个戾气深重,需要好好改造。”季康乐得欢实,“接下来这三天,就由我来为你们授课。”

李白无语道:“先生,我们是剑道部的学子,不学儒。”

叶凡皱眉:“我父曾说,儒学虽然博大精深,但学儒者心思重,心思越重,就越缺少剑客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,先生,我觉得我没有学儒的必要。”

“你父亲的话太片面,谁说剑客学儒就没用了?”季康正色道,“以后开打之前你们可以跟他们讲道理了啊,讲完道理再打,逼格多高?”

“二话不说,直接开打,那是野蛮人行径,我说的对不?”

李白望着这所谓的儒门十二贤,眼角抽搐,这特么是什么狗屁道理?

叶凡傻愣愣地点了点头,已经被彻底带入节奏。

“来来来,听听咱这儒家经典,跟着老夫一起念: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

“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

山谷中居然就这样响起了一连串朗朗读书声,有些奇怪,李白和叶凡也是满脸无奈。

这老头的话语中仿佛都蕴含着某种魔力,让人不自觉就要跟着对方诵读典籍,他二人在对方面前就如提线木偶,只能跟着对方的指示行事。

好在这一点无伤大雅,两人很快就沉浸在了儒家经典的广阔与玄奥之中了。

百家争鸣,殊途同归。

儒生也有佩剑者。

如那儒家的开创者夫子,虽说如今惯用一把戒尺,但当年大道未成之时,仍旧使得一手杀人剑。

而那时的夫子可远不像现在这样喜欢跟人讲道理。om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