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0455章 前线来了一批人(2 / 2)

“你要战,那便战。”

留下这最后一句话之后,朱棣和梅驸马两人分道扬镳,回到了各自的战阵。

前方的兵马看到自家统帅回来之后立马让开了一条道路,让他走近战阵中心。

他们非常紧张,不过现在看来双方统帅并没有纷争,也就是说,他们还要不断的战争。

这段时间他们的伤亡不少,但是基本上都是获胜了,所以他们越发的认为,现在朝廷占了优势,虽然这个优势还不明显,至少比以前好,这是他们前线斗争中得出来,最大的结论。

燕王爷是很强,燕王爷的兵马也很强,之前几年一直压着他们打,除了少有的几次大胜外基本上都是失败,现在,他们隐隐感觉到朝廷的兵马已经有了优势,些许的优势,这种优势,说不清是什么,从驸马爷的军队还有国公爷的军队来说比一般的情况要好,至于何福大将军还有盛庸盛将军,他们的军队似乎没有那么的完善。

有心人自然也就看出来了,哪跟锦衣卫的训练有关,因为这边的伤亡明显比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伤亡,要少了很多。

“传令下去,前军便后军,立马收缩兵力。传递给其他将军,注意保存实力,适当出击,不要给朝廷合围的机会。”

朱棣的军令,立马就下达了,他们并没有现在又开始作战,虽然双方隔的很近。

梅驸马这边也同样,他带的人马,在徐徐后撤。

这里并不是他们决战的,最后地点。

他们双方都很清楚,不可能。一次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好,现在这样不适合作战。

也没有说是扯平,只不过是选取更好的进攻方式。

梅驸马曾经和国公爷商量过,现在,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拖,拖到燕王承受不起,拖到晋王,完全对北方的的得到优势。

这样才可以把损失减到最低,但是他们心里也担心,如果燕王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什么不好的情况,那他的对战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,也就是说可能。

萧县守卫,全军覆没的消息,他们也都知道,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人,他们心里都很敬佩。

这也是一种仇恨,他们肯定希望在燕军那边把场子找回来。

时间隔得并不久。

相对于那些没有骨气,直接投降的人来说,萧县的人给他们做了榜样。

朝廷那边也传过来消息,给予消息的那些人嘉奖,甚至是大肆宣扬,让他们都成为朝廷的烈士。

当然,这都是后话啦,现在,朝廷正处于动荡时期,还没有办法对这些事做一真正的。

朝廷的兵马和燕王的叛军,在那一天没有打起来,到时让很多人有了些想法,难道出了什么问题?

消息的传递总是有延时性的,当这些消息,往南,甚至是往北传递的时候,真正的战场,却没有到来。

他们都在蓄势,都在蓄力,都在想,把这场战争打得更容易一些。

“现在可以说了吧?你们把我们带到这里,到底要做什么?圣上的旨意只不过是让我们听从你们的安排,但并不代表要让我们上前线吧!”

这一看就是锦衣卫,还有出京的那些大人,他们正在跟锦衣卫交手,刚刚遇到了前线的人。

锦衣卫奉命将这位大人留在了前军训大营。

“大人,这是朝廷交给我们的任务,也是我家大人的意思,你要在前线好好的看着。至于看什么,想必你也清楚,我就不多说了。”

那位大人脸色一暗,他家大人的意思。

方中愈。

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有人提起过了。

后面不管他说了什么,他都没有记住,他只记住了一句,这是朝廷的意思,也是他家大人的意思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

难道现在方中愈已经做了朝廷的主?

他的脸上一片黑暗。

“将军,大人我就交给你了,还望您,好生照料。”

“这个当然放心。”

在很多前线部队都发生了,这样的事情,锦衣卫送过来的大人都被前线部队的军户千户接走了。

他们留下的目的,就是看,没有权力。

手中的权力做些什么事情的话,想必军方的那些人也不会同意他们不干涉,那这件事就可以商量。

也不会计较太多,而且那些锦衣卫明明确确的给他们说了,中愈的意思。

也正是因为如此,他们并没有拒绝,这些常年在外的人自然知道,方中愈是什么人。

现在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了。

这样的情景还发生在很多地方,无数的人被安排在各处的军营之中。

这些外观并没有人限制他的人,自由,只是他们不干涉军事行动就行啦!

所以对文臣被不断的安排在前线的部队之中,还有一些人在不断的往北送。

要是到现在,他们还没有弄清楚是什么情况的话,那可就白在官场混了几十年了,有不少人已经猜到了,方中愈的意思,但是还有一些人完全搞不懂,为什么皇帝宁愿将朝廷办公也不愿意把这件事解释一遍,直接把他们打发到了前线。

前线,难道不危险吗?

当然这只是他们的想法,有想法是好的,但真正能体味到中愈的想法的人并不多。

他们跟着那些部队一起运动,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马车了,只能跟着他们一起骑马,虽然很多文官不会,但是呢,你可不会管这些,只要给他马,让他跟着就行。

越来越多的兵马,再向前线靠近,不管是勤王军还是北方的部队,都在南下。

燕王的主力部队现在就在徐州与宿州一线。

虽然他之前也留守了不少人,但是现在集中兵力,地方上的部队也在往南调。

住的现在已经明白啦,有些东西靠不拢。

还有一些藩王,现在正在观望,他们知道情况,可能已经不会持续太久了,所以心里也有些难受,如果燕王真的失败了,那朝廷的目光会不会落到他们那儿呢?

虽然现在,被废的王爷已经恢复封爵,但是迟迟没有,恢复封地。

这还是让人有些想法的。他们可不想现在就因为这些情况而给朝廷作对,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现在朝廷不注意到他们最好,这就是他们最好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