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71.第七十一章(2 / 2)


走到老地方,两个人照常开张。

对面林家的摊子也摆了出来,林婶儿见了她们,嘲讽道:“看你们一直没来,我还当你们今儿不干了呐!婶子劝你们一句,早些回家歇着吧,省的白费力气。”

林香莲站在她家摊子后面,守着面锅,脸色淡淡的,一字不发。

董香儿气道:“这老娘们真是越来越狂了!”

秦春娇淡然道:“不理会,随她说去,就光弄这些口舌,有啥意思?”

两人说话,董香儿忽然看见林家摊子上还挂着一个牌子,她不识字,便拉扯秦春娇:“妹子你瞧,她们也做了个牌子,上面写的啥?”

秦春娇看了,念道:“林家勾魂面,一碗十二文。”

董香儿啐道:“就是个浆面条,什么勾魂面!一碗十二文,她们才真是想钱想疯了!”

秦春娇看她们改了这名字,还涨了两文上去,显然是对自家的面十分自信,不禁也有些疑惑。

客人渐渐来了,还如昨日的情形,吃过林家面的人,直愣愣的直奔林家摊子而去。

但是因林家的面实在太贵,路上的散客今儿倒是不少在秦春娇的小摊子上吃饭的。

那些来买豆腐的妇人,见她摊子上竟然有了千张,格外高兴,都买了不少回去。

秦春娇这豆腐摊子如今也算出名了,价格公道,味道也好,左近要买豆腐的,都往这儿来。

故而,今天秦春娇的小摊子比昨天生意兴隆,客源滚滚。

林香莲站在自家摊子上,一面招呼客人,一面瞧着对面的情形。她不明白,怎么才一夜的功夫,秦春娇就想出来要卖千张了?她的脑子,到底是怎么长的?

这和自家全然不是同一路的生意,谁也挤不着谁了。

林婶儿倒不是太在意,她只要自家能赚到钱就好,不过啐了两句:“丧门星做的豆腐,谁吃了谁倒霉!”

两家的生意都正热闹,董香儿忽然捧了一碟子糕过来。

林婶儿瞧见,快步上前,挡住她:“你不在那边张罗,来这儿干啥?!莫不是想抢我们的生意?你可省省吧,我们家的客人是绝对不会稀罕吃你家的破豆腐脑的!”

董香儿性子泼辣,哪儿把这半老徐娘的撒泼放眼里,她笑了笑:“婶子说哪儿话呢,这是大路上,又不是婶子你租下买下的铺面,你管我干啥!”说着,便绕开她,走到那群吃面的人堆儿里,扬声道:“这是我妹子新蒸的豆糕,各位老少爷们尝尝?只尝尝,不要钱。”

那些人一听不要钱,就都捏了一块,一盘子糕顷刻没了。

这糕做得极其好吃,软糯香甜,那股子淡淡的甜味,陪着咸汤倒是十分合适。

董香儿给他们试吃的糕,是切成小块的,其实就一口。这些人意犹未尽,便问道:“小嫂子,你这糕要多少钱一块?一定很贵吧?”

董香儿笑着摇头:“这是我妹子自己蒸的,一块糕就三文。”

和林家的面条比起来,这糕已经算是便宜到天上了。

那些食客虽然着魔了一样的要吃浆水面,但林家的面其实就跟稀汤一样,根本不能饱腹。要喝第二碗,一来是太贵心疼钱,二来其实也不过是个水饱,一泡尿就没了。

这些人比起一般的乡农是要有钱许多,但到底还是乡下的做派,吃饭讲究吃饱。一听说那边有便宜的糕,还这么可口,便一窝蜂的涌过去买糕了。

秦春娇的小车前头,立刻排起了长龙。

有人就说道:“这糕便宜还好吃,我要买几块带回去,给孩子和我婆娘尝尝。”

另一个说道:“这糕的品格,都够的上进城里的童记点心铺了。三文一块,真是捡了大便宜!”

还有人说:“你们不晓得,这小姑娘就是京城相府里出来的……”

秦春娇含着笑,一块块的给他们包着豆糕,董香儿在旁收钱。

果然一切都如她所料,林家没有预备配着吃的干粮,食客们是吃不饱的。咸汤配着微甜的面糕,是最相宜不过的。

这糕里用的是豆渣和黄面,白面放的较少,本钱也低。三文一块,其实不算便宜。但是在林家那天价面的衬托下,便宜的就跟白捡一样。

她在相府里听那些爷们读书,也学到了许多词儿,其中一个叫做避其锋芒,再有一个就是为我所用。

减了豆腐脑,因为同是汤水,多做豆腐和千张,和林家的生意不相冲,这就是避其锋芒。

而豆糕正好填补了林家没有干粮的缺,这就是为我所用。

秦春娇从小就知道了,遇上逆境,哭闹抱怨或者咒骂都是无济于事的,只能去顺应改变逆转。

林婶儿几乎气怔了,她还没明白过来咋回事,那些食客就奔到对面的摊子上去了。

林香莲满脸阴沉,看着对面的情形,将单薄的唇咬的几乎出了血。

瞧那秦春娇满脸春风的样子,她只觉的自己眼睛被扎的生疼,自己辛苦做的面,反倒给她当了陪衬,成了她卖糕点的依托了!

这口气,让她怎么咽得下去?!

林婶儿在旁自顾自说道:“算了,反正咱们钱也赚到了,不是人人都吃她的糕,但是必定要买咱们的面!”

林香莲阴沉着脸,没有接话。

她不是十分在意赚钱不赚钱,她就是想要秦春娇死!

怎么样,才能弄死她?!

也灌她一碗汤面条,把她变成自己最听话的奴才?

这主意,好像不错呢。

林香莲想着,脸上笑得扭曲。

日落黄昏时分,一道清瘦的身影出现在了地平上。

赵有余戴着浩然巾,穿着一袭天青色丝绸深衣,外头照着一件大氅,慢慢踱步往家走去。

他这一袭衣装,价格可是不菲,然而京城里的读书人就流行这个穿戴。家里既然要他功成名就,总得投些本钱进去不是?

明儿书院休沐两日,他便回家来看看爹娘。

这是面上的说辞,心底里他想瞧瞧挂在心头上的女子。

至于那个未过门的宋小棉,他早已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。

回到家中,赵太太见儿子回来,十分高兴。因赵有余早早送了封信回来,她已经张罗下了一桌子菜。

吃饭时候,赵太太不住的给他夹菜,赵秀茹缠着哥哥讲京里的见闻,听他说起给带了一盒京城脂粉铺子里的胭脂时,她欣喜若狂。

赵有余看着桌上的饭菜,却有些食不下咽,母亲做的饭菜固然丰盛,却及不上京里的精致。

他进了京,跟那些城里的同窗在一起,才惊觉乡巴佬进城是什么感觉。

他痛恨自己的出身,连带着也嫌弃厌恶这生养了他的乡村和土地。

总有一天,他要扬眉吐气的离开这里,带着那个女子一起。

吃过了饭,赵太太给他收拾褡裢,赵桐生把儿子叫到了堂屋,问了几句话。他瞧着儿子清瘦了些,倒是显出斯斯文文的样子来,是个读书人的样子,再没有地里刨食的泥腥味儿了,既感到欣慰,又有些失落。

赵桐生说道:“你瘦了些,读书废脑子,衣食上可别吝惜钱。家里既然送你去,就是供得起你。”

赵有余答应着,没有多说什么。

赵桐生停了停,才问道:“那东西,可带来了?”

赵有余自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,递给赵桐生,说道:“爹,这药材可金贵得很,叫她们省着些用。每次一些些就够了,不要下狠了。”

赵桐生黝黑的脸上泛出了些红光,笑道:“我晓得,每次都叮嘱她们。你是不知道,打从有了你带来的药材,生意可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。我琢磨着,这东西既然大补,咱家自己能不能吃?不用你那朋友白给,咱家出钱自己买。”

赵有余脸色微变,他说道:“爹,这东西是拿来给家里做生意的。实在太昂贵了,咱们是吃不起的。”

赵桐生连连点头,呵呵笑着:“爹晓得,就是随口说说。”

赵有余没再说话,只静静的出神。

这东西,也是来的稀奇。

他也是气血方刚的男人,又正当这个年纪,独身在京里难免有熬不住的时候。青楼太贵去不起,就有同窗引他去了个暗门子。

那儿的姑娘长得着实一般,但有一个稀罕物,就是这包药。吃下去行事,你能瞧见最心爱的人儿。

他试了,果然如此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然而那事后的空虚,却也让他痛苦不已,不管如何只是春梦一场,假的就是假的。

再则,他渐渐发现这东西的可怕之处,能让人销魂蚀骨一样的上瘾。

好在他沉陷的不深,很快脱身出来了。但这东西还真是好,用对了地方,就是世上最好的灵药。

恰好赵桐生发愁林家两个傻瓜女人的生意赔本,他便把这东西交给了赵桐生。

当然,这件事赵太太一无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