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节不屈忠魂——高升被击沉(1 / 2)

第三节不屈忠魂——高升被击沉



“济远”号北退之际,清朝雇用运载北塘援兵的英国商船“高升”号,与装载着枪炮和饷银的中国运输船“操江”号,由西南海面徐徐驶来。



两国要开战了,还要向战地运饷银,真不知是如何想的。有钱花得出去吗?回头我会告诉你――花不出去。



前方的炮声早已停止,两船根本不知道中日双方已经发生了激烈交战。



“高升”于二十三日早晨从塘沽出口,装有北塘防军官兵1116人,还有行营炮十四门及枪枝、弹药等件。通永练军左营营官骆佩德、义胜前营营官吴炳文随船而行,李鸿章请来负责训练北塘防军的德国退役军官汉纳根,随队一起出征,也乘坐在本船上。统带官则为仁字军营务处帮办高善继。



高善继,宇次浦,江西彭泽县人。戊子科举人,保举五品衔知县。1894年春,看到国家处在多事之秋,正男儿挺身卫国之时,便去天津见李鸿章,自请投笔从戎,为国效命。不知为何,这次没有投成,据说是“话不投机”,也可能是李鸿章门槛高。转投直隶通永镇总兵吴育仁幕下,被留为仁字军营务处帮办。



这次增援牙山,高善继是自请赴前敌,受命辅助江自康带队同往。在江自康乘“爱仁”号出发后,高善继带第二批官兵,乘“高升”号出发赴朝。



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



据方伯谦称(我说的是据称):“济远”号立即发出信号“我已开仗,尔须速回”。但是――



“高升”号在前,看到一艘军舰驶来,上面悬挂着日本海军旗,但下面还有一面白旗。



“济远”发了一个警报信号,但据“高升”号人员讲,还没认出的“济远”军舰,擦肩而过的时候,才匆匆降下了日本海军旗(估计是方伯谦才想起来吧),对这个举动,还以为是按海上的礼节表示敬意。



“济远”从两船旁边驶过,自顾自地向远海驶去。



“高升”带着疑惑,仍旧向前继续行驶,步步走向危险之中。



迎面,遇上了“浪速”和“秋津洲”。



“高升”号对面,是“浪速”。



“浪速”见是运兵的运输船,打出旗语,命令“高升”号停船。



自恃为大英帝国船只的“高升”号,起初还想仗势走人,没想到,日舰频频施放空炮进行武力威胁,只好按“下锚接受检查”的旗令,停下船来。



清军官兵反对停船,见英国船员接受停船命令,便控制了船长和船员。



清军最高指挥官、仁字军帮带高善继慷慨激昂地鼓舞士气说:“弟兄们,吾辈自请杀敌而来,岂可贪生怕死?今日之事,莫要惊慌,要听号令!”



此后,据记载,日舰为逼迫“高升”号随其返航,两次派出人见善五郎海军大尉登舰检查,并进行交涉。



舰长高惠悌有意按日军的命令行事,并试图说服清军将士对敌降服,但清军坚决反对,把他看管起来,并看守了船上的所有吊艇,不准任何人离船。



汉纳根告诉日军军官:“船长已失去自由,不能服从你们的命令,船上的兵士不许他这样做。军官与士兵坚持让他们回原出发的海口去。”



高惠悌倒也试图向日本人明确:华人拒绝“高升”船当作俘虏,坚持退回大沽口。还跟日本人讲了一通“国际法”:“高升”是一艘英国船,并且离开中国海港时尚未宣战,“考虑到我们出发尚在和平时期,即使现在已宣战,这也是个公平合理的要求。”



由于中国官兵不怕威胁,宁死不屈,日本人迫降不成,磨了几个小时,东乡平八郎已经决心下毒手。



至于后人所论,东乡与坪井因“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”而犹疑,反复请示商量了一会,而身为留英学生回来的东乡熟知“国际法”,认为不会有大的问题。



扯!



外交纠纷,那是外交官的事。



日本的外交是什么样子的外交?



从那个时候起,日本的“军事外交”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格局:或者外交官帮着打前站、点火,让军队去灭火,或者军队惹事,让外交官抹平,甚至军队还拿着外交官打掩护,以便发起突袭。



再说了,日军的胆量不是一日练出来的。只要当面占优势,还有谁他们不敢惹?



“英国人的学生”东乡平八郎断然下令:“开炮!”



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



“浪速”在距“高升”一百五十公尺处,突然发射一枚鱼雷,但没有命中。又用六门右舷炮瞄准高升,发炮射击。



当“高升”号将沉之际,高善继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,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,没有其它方法,唯有用步枪勇敢地还击。



明知对敌舰基本没有任何杀伤力,这种还击,不如说是悲愤的表达,不屈的宣言!



这才是真正的“有心杀敌,无力回天”!



出师未捷身先死,在毫无抵抗能力的状态下,上千官兵白白付出生命,谁应该为此负责?



清军官兵视死如归,英勇战斗,直至船身全部沉没。



日舰为了报复,在击沉“高升”号后,还对落水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野蛮的屠杀,竟用快炮来向水里游的人进行射击。[《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》,《高升号遭难遇救者之陈述》,《中日战争》(6)]



哪有半点日本电视剧所宣扬的“武士道”精神那么光明!



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



“高升”沉没后,所幸,经过的和围观的外国军舰,对落水清军官兵进行了救援。



记载的有:法舰“利安门”号从桅杆上救出42人,德舰“伊力达斯”号运回112人,英舰“播布斯”号运回87人。事后,清政府对三国军舰舰长及有关人员授予相应的宝星奖章,以酬劳勤。



此外,有记载的还有两名士兵被俘,有两人凫水爬上孤岛,渴吸海水,饥食野草四十余日,才得以获救。



根据现存资料,可知“高升”号上的中国官兵共有245人遇救获生,其余871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。



“高升”外籍船员和工作人员中,只有12人得救,德国人汉纳根因水性好,自己游到了岸上。二副韦尔什、大车戈尔顿等5名英国人,以及舵工一名和船员56名,也都葬身海底,成为这场战争的无辜受害者。



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*――



跟在“高升”号后面几公里的是“操江”号。



“操江”先是忽然看见“济远”舰由一海岛后傍岸驶出,向西北而行。当“济远”驶近“操江”,并超过“操江”船头驶过,两舰相距仅八百公尺。



但是,如此近的距离上,“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,乃并不相助,亦未悬旗通知。”[《弥伦斯致博来函》,《盛档.甲午中日战争》(下)]



半小时后,日舰“吉野”尾随“济远”舰航向而来――由此可见,“济远”舰“腿短”,跑得还是挺及时的,与敌舰拉开了半个小时的航程。在这半个小时之内,“济远”除了径自跑路,竟什么也没有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