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节退兵谈判“花明柳暗”(1 / 2)

第二节退兵谈判“花明柳暗”



事情没有按照大清和朝鲜预料的发展。起义军退了,但怎样使日军退兵,却陷入一波三折。



前边发现日本竟然派兵,而且来得不少,完全不是保护使馆、商民的来头,李鸿章就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,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。



但条约也好、感情也好,对日本人根本没有任何约束,你按那个办,那是你活该;抗议也罢、对话也罢,都是白费,没有任何价值。



日兵后续部队仍源源不断,陆续登陆,登陆就抢地盘。



现在好了,东学党起义军偃旗息鼓,帮助平乱的、保护商民的,都已经没有必要。



朝鲜政府提出退兵要求后,大清官员明白这是个脱离漩涡、消除战争危险的重大时机,立刻与日本交涉,提出按照条约,还有上次的办法,同时撤兵。



“及事平,驻韩道员袁世凯牒日本驻韩公使大鸟圭介,援约同时撤兵。”[《清史稿邦交日》]



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



退兵问题,终于出现了光亮——至少先把日本人晾在了一边。



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,来如雨,去如风。这让急急赶来“帮助平乱”的日本人一下子被“抽”去了支撑。



这下日本人该傻眼了吧?



但这是正常的真正的人的想法,是今天我们的想法,当然也是当日大清的想法。



据说大鸟圭介起先还是很痛快的,准备签字同意。但被手下、还是那个先前临时代理公使职务的杉村濬提醒——这么大的问题,需要向上请示。



其实这种痛快,是怕“痛”。



6月11日,俄、英、美等各国驻朝公使纷纷站出来说话了,日本为什么向朝鲜出兵?有的已经不耐烦了,干脆直接撂下几句狠话走人。



无法解释,大鸟只得给国内回电:



目前若向朝鲜派遣过多军队,就会引起朝鲜政府和人民尤其是第三者外国人不必要的怀疑,在外交上实非得计……目前汉城平稳,民乱状况业已发生变化,在收到下次电报之前,剩余的大队人员暂停派遣。



跟外务省请示的结果,发现自己对内阁赶走清军、抢占朝鲜的思路和预期目标,在领会精神实质上差距很大!



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马上回电指示:即使在外交上稍有纷争,也要按日本政府原定计划迅速将日本军队开赴朝鲜,进驻汉城,并向朝鲜政府建议,劝其速借日本兵力弥平叛乱,是为上策!



人都特么跑光了,还速借日本兵呢。这个“借”字,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意思在里面。



大鸟圭介立刻就心领神会了。



这家伙施展阴谋手段,玩弄外交权术,继续与袁世凯进行日中共同撤军的谈判。6月15日,还像模像样地达成一个协议:日本将驻朝鲜兵力撤回3/4,只在朝鲜留250人,且不在汉城驻兵;清国撤出援朝兵力的4/5,只留400人以应不时之需。等东学党起义平息后,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出全部兵力。



为表示诚意,大鸟圭介甚至提议立即交换中日两国共同从朝鲜撤军的公文。



就在6月15日这一天,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,伊藤首相提出了解决朝鲜问题的新议案,第一,日清两国共同参与镇压东学党起义军;第二,乱党平息后两国各派代表若干名参与朝鲜的内政改革,如果清国不接受此议案,日军就不撤出朝鲜。[宗泽亚《清日战争》]



按照政府的授意,大鸟很快重新抛出一个问题,一下子就把撤军问题挤到了一边。



说到底,招数很简单,就是基于当前对日本有利的态势,只需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就行了。



先前的都不算了,要重新谈!



谈的也不再是撤兵问题。



谈的是朝鲜内政改革!



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



据记载,大鸟代表日本外务省提出了三项:一,中、日两国兵协同平定韩国内乱;二,乱定后,两国各设委员于京城,监督财政及吏治;三,募集公债,以为朝鲜改革经费。[《清史稿邦交日》]



内乱已经平了,提出这第一项,纯粹是捂着眼假装不知道,耍赖嘛。对,但关键是看赖的啥。



看似没用,这条实在是很有必要的!它关系到名份问题。别忘了,朝鲜请的是大清,还没有请日本呢。日本不请自来,名声不好听,所以现在要加进来。加进来,就同样师出有名,进而获得与大清同样的权利,再进而好收取同样的好处。



其它两项,显然是对朝鲜内政的干涉。在第二项上,虽然指明是拉着大清一起干,但实际上是要求有相同的地位权力,大清要是答应了,也就是等于对清朝宗主国地位的撤销。



所以,这个提案,首先将大清推入两难的境地。



而这些,只是日本连环套的第一环。



这第二环……一切皆是日本伊藤博文首相和陆奥宗光外相的主意,让他们说明吧。



这两位都在自己的书中得意地承认,伊藤首相故意提出这么个让大清难堪的提案。



伊藤博文明知清朝以朝鲜宗主国自任,决不会放弃,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插手朝鲜内政,偏偏针锋相对地戳大清这个痛点。



只要大清不答应,就可以继续纠缠下去。



大清不答应,除非动武,那就正好开战,把清军赶走。



所以,日本提出的提案,其中20%是刁难,80%是制造借口。加在一起,是100%的落实独霸朝鲜的战略意图。



这才是日本设下的连环套的第二环。



陆奥宗光自己承认:“余自始对朝鲜内政之改革,并不特别注意”,后来才发觉提出改革这个主意的妙处,“莫如以此促成破裂之机,欲作一变阴天,使降暴雨,或得快晴的风雨计而利用之。”[陆奥宗光《蹇蹇录》]



“欲作阴天,使降暴雨,或得快晴”,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。挑起事端,然后以雷霆手段速战速决,解决问题,这就是日本人的如意算盘!



日本已经下决心要发动对大靖的战争,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了。



这个“连环套”还有第三环呢,留着给大清,也是给列强的。



对这个提案的妙用,陆奥宗光后来也吐露实情:“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国全面战争的信心,必须制造合理借口博得国际社会的认同,减少各列强国的谴责。所谓朝鲜内政改革的提案只是空有虚名而已,清国政府一定会拒绝日本的提案。如此一来,阻碍朝鲜国家进步的责任在清国,日本和清国决裂一战就会名正言顺。”[宗泽亚《清日战争》(引自《蹇蹇录》)]



就是说,还要继续摆出一副帮助朝鲜的脸孔,打出道义的大旗,将战争的责任推给大清,堵住列强的嘴!



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*——



这一手,将清军彻底拴在了朝鲜。



有人认为:如果中国在双方撤军谈判失败的情况下,宣布根据朝鲜政府的要求而单方面撤军,未始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。因为中国军队一旦撤离朝境,那末,日本不仅在外交上更加孤立,而且想把清军拖住的阴谋必然破产。以后,那个精心策划的“共同改革朝鲜内政”方案就想提也提不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