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三節洋務派大臣的底氣(1 / 2)

第三節洋務派大臣的底氣



但是,船呢?人呢?



提一個很俗的事――錢呢?



創建水師,首先要有錢。



有了錢,就有辦法。其它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,都不是問題。



好在,建水師的經費有了著落,朝廷明確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,從海關和厘金收入內提取,基本上保証了有一個穩定的來源。



但這些錢多嗎?不多,也就是一座皇帝陵墓的造價。有,也衹能算是來源穩定吧。



建水師,買船、建船、建軍港,購砲、鑄砲、建砲台……軍政訓練、後勤保障、技術支持,一個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,光靠朝廷那點撥款,用泥塑也塑不起一支海軍。



但李鴻章等人看來,甚至可以說,衹要有政策,其它都不是問題。



除了朝廷直接給錢,地方上的積極性如果調動起來,各省還可以拿出一點,各地再捐點,中國這麽大,自有大的優勢。



洋務派大臣有這個底氣。



底氣從哪兒來?



底氣來自於洋務派辛苦多年的“洋務運動”。



辦了這些年“洋務”,北邊李鴻章在皇太後的眼皮子底下,要政策外加打擦邊球,南邊左宗棠、沈葆楨、曾國荃、張之洞等人躲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,明裡暗裡施手腳,一番折騰下來,成果不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