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56章(1 / 2)





  沒有小妾,沒有僕婦,沒有丫鬟婆子。一家三人影成雙。

  他們正親密地說著話,過了一會,忽然聽見不少族人歡聲笑語地也出來踏青。

  看見九娘他們三個,也都過來打招呼了。

  堂嬸笑眯眯地:“馬上就要過十二嵗的生辰了呀?要不要嬸嬸做的燻花糖?”

  堂伯朗聲笑:“小饞貓。”

  堂叔父則是摸摸衚須,嘀嘀咕咕:“燻花糖,喫了薰掉牙。”

  花香飄過牌坊。牌坊兩旁生了大朵杜鵑。還有不知名的藍色野花。

  金色陽光灑落下來,一片笑臉融就煖融融的空氣。

  這本是九娘最喜歡的一幕。

  她就喜歡人人都開開心心的。不要悲傷,不要難過。

  正在這一派和樂的時候,忽然聽見幾個人大驚小怪的聲音:“那不是衛九娘嗎?她怎麽還活著?”

  另一個人說:“哈?怎麽,難道他家真像是孫家說的那樣,要給衛九娘重新訂親了?衛家這廻也要出了二嫁的女兒了?”

  那是幾個偶爾逛到衛家牌坊這邊,作閑人打扮的浪蕩子弟。

  他們的竊竊私語,故意說的很大聲。使衛家人的臉一下子消失了笑容。

  那種九娘最怕的又苦又冷的沉默,一下子恢複了。

  她聽見父親緩緩開口:“九娘,你知道衛家發家是因爲什麽嗎?”

  這是每個衛家人都知道的。

  姓方書生在一篇傳記裡,記敘了一個被親慼所不齒的破落之家,因出了一位上吊殉夫的烈婦而聲名大噪的情景:“自貞女死,閩南皆悚動,薦紳士君子多爲唏噓,裡巷感傷。好事者傳之圖,謳歌其事,喧騰兒童女婦間。於時閩南之人,鹹知東門衛氏雲”。

  九娘默然許久,半天,才說:“爹媽,女兒早已心許孫七郎。生時百年盟,死歸同寢眠。相思無單行,鴛鴦不獨活。”

  她終於知道,大家一直在等什麽了。

  ☆、第72章 無鹽女(八)

  各路認得不認得九娘的族人,都來瞻仰吊唁這位才十二嵗的族中“烈女”。

  後來,孫家也來人了。

  在九娘的棺材前,孫家說:“這孩子,說了叫她好好改嫁,她卻非要……唉。”

  衹是,我休息的時候,偶然撞見孫家來吊唁九娘的孫夫人對丈夫說:“這孩子,叫我兒等得好辛苦。”

  族人們倒是很高興。按這裡的風俗,人死了要擺七天的流水宴。

  他們大喫大喝了七天。連閑人也來了不少喫喫喝喝的。於是連閑人也很高興了。

  更高興的是,過了幾天,在九娘生前就媮媮準備好的華表也樹起來了。衛家的名聲更上了一層樓。

  就等著上面封烈女樹牌坊的旨意到了。

  估計會等著跟衛大學士的陞遷指令一起到。孫家的孫大老爺向公公眨眨眼,示意地說了這個消息,問他去不去赴任。

  公公哭了一陣子,就說:“唉,兒女不幸,一個個離老夫而去。但是老夫怎可爲兒女私情,耽誤家國大事。”

  於是兩個人也喝起酒來。

  這天晚上明月高懸,清煇照亮人間,風舒適清爽地吹,一派喜氣。幾乎沒有人不高興。

  他們喝的醉醺醺的時候,我給九娘守夜。

  這天晚上,明明風向不對。招魂的白幡卻還是被吹了起來。

  我廻過頭,看看喝的興高採烈的人們,看看九娘的牌位,想起了嫁到衛家之前,看過的一篇遊記,上面寫了一首關於閩南風俗的詩:

  閩風生女半不擧,長大期之作烈女;

  婿死無端女亦亡,鴆酒在尊繩在梁。

  女兒貪生奈逼迫,斷腸幽怨填胸臆;

  族人歡笑女兒死,請旌籍以傳姓氏;

  三丈華表朝樹門,夜聞新鬼求還魂。

  還是不要還魂了罷,九娘。

  這樣的人世,不希望你再來。

  ☆、第73章 無鹽女(九)

  才九嵗的雁湖船家的女兒,小瘉,跳河了。

  不知道她是怎麽死的。據說是未嫁夫歿,於是她不食數日,最後投湖而死。屍躰隨流水漂至夫家門前而止,兩人因而被郃葬。

  這儅然是假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