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郅玄第34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道命令之外,郅玄还发下一串调令,凡洛弓记录在名单上之人,都会随他一同前往凉地,官职待遇均有提升。只不过郅玄和洛弓都知道,这些人不会到达目的地,通通会在中途遇难。替罪羊很好找,流窜在边境的狄戎部落全都顶着牌子,端看郅玄要点哪个。

  事成之后,洛弓哭上一哭,郅玄还能加快新军建设,再以报仇为由拉去凉地练一练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  毕竟他就封的目的就是戍边,满朝皆知。

  至于被冤枉的狄戎,抱怨之前先看看自己都做了什么。不在边境蹦跶谁管他们?整日想着到别人的地盘不劳而获,就要做好被反杀的准备!

  命令下达,在下大夫之间掀起一阵波澜。

  洛弓和纪高选谁做佐官,郅玄不打算插手,让他二人报上名单即可。接下来的时间,他的注意力将投注到郅地建设,第一步就是造房。

  他在西都城时,曾让府令派出工匠,先一步搭建排屋,安置第一批抵达的人口。现如今,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,七八座排屋拔地而起,距离郅县不过十里。

  “数量不够,暂不立夯土墙,取东西南北交叉正道,隔出四坊,雇佣庶人造屋。匠人抽调至军营,全力建造营盘校场。”

  “诺!”

  “从下大夫中调出三人助你行事。如有懈怠不满,让他自来见我。”

  “诺!”

  府令领命而去,迅速安排人手。

  郅玄在案上铺开绢布,提起炭笔在上面勾画。

  春耕已经结束,夏种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手,开荒也需妥善计划,不能随便乱开,带来的人不能闲着,终日无所事事必然闹出乱子。所幸他手中有不少粮食,还有房屋要建,干脆把他们全送去工地。

  粮食减少不必担心,可以外出狩猎。再不行,可以去抢劫狄戎。

  没道理对面可以抢自己,自己就不能抢回去。

  狄戎没有粮食没关系,有牛羊就行。夏秋季节,牛羊都会长得膘肥体壮,正好为郅地的建设添砖加瓦。

  良心会不会痛?

  郅玄表示完全不会。

  对多年袭扰边境动辄杀人毁村的狄戎部落,他就是这么冷酷无情残暴不仁,骄傲且自信,不服憋着。

  第三十四章

  郅玄在领地内伐木造屋,组织人手大搞土木工程时,身在赵地的公子颢接到北安侯传召,快马加鞭赶回北都城。

  身为四大诸侯国之一,北安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相当可观。加上北安侯父子武力值惊人,动辄出兵伐北,灭掉的狄戎部落数都数不过来,使得北安国拥有大片草场和森林,畜牧牛羊的数量接近西原国的三倍。

  北都城作为国都,常驻人口超过十万,近二十年发展到接近十五万,近乎比得上人王居住的中都。

  城内格局和中都及西都城大同小异,只是城墙更高,建筑形式更为粗犷。

  城内建筑多以青石打造,两条长街纵横贯通,在城池中心处交汇。沿着交汇点向北,一座占地颇广的建筑群,即是北安侯的府邸。

  北都城内存在大大小小数百个坊,氏族、国人和庶人之间泾渭分明。

  城内还有三处特别的坊,里面居住各诸侯国的贸易商队,以及一些依附小国的行人队伍。

  这些小国地寡民少,国力一般,想要在诸侯林立的中原生存下去,唯有依附大国。郅玄在西都城时曾见过类似的队伍,明面上是递送盟书,实际上更像是朝贡。

  此次赵颢被召回都城,主要是因为漠国国君递送盟书,希望能送亲妹入北安国。

  漠国历史悠久,是人主最初册封的三十二诸侯国之一,人口超过三十万,也曾强盛数十年。

  然而,随着四大诸侯国的崛起,国土位于北安国和东梁国之间的漠国就变得十分尴尬。实力比不上,打也打不过,难免受些夹板气。

  年复一年,此消彼长,四大诸侯国愈发鼎盛,漠国也逐渐衰落,从原本的三十万人口缩减成不到二十万,国土面积也被蚕食近三分之一。

  之所以能支撑到今天,全因国内有盐湖,出产的湖盐量大,能供应周边诸侯国,价格也十分公道。

  按理说,以漠国的实力很难守住这座盐湖,不提北安国和东梁国,就是实力中等的诸侯国,发兵也能轻松拿下。

  偏偏是漠国的地理位置成了救命的关键。

  以北安国和东梁国的国力,没有正当理由就发兵攻打,无疑是三十岁的壮汉去抢五岁孩童的糖块,手里还要提根棍子,怎么看都欺人太甚。

  两个大国抹不开脸面,其他国家再想动手也要仔细掂量一下,自己会不会被抄后路。甚者,不小心惹恼漠国旁边的两尊庞然大物,被误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到头来偷鸡不成蚀把米,自己反倒遭了兵祸。

  这样的事看似不可思议,事实上不是没有可能。历史上不乏看热闹把自己看没的诸侯国,换成亲身参与,下场更是可想而知。

  于是乎,漠国继续维持着弱小可怜无助的人设,身边蹲着两个庞然大物,有事没事嘤嘤嘤,像是随时随地都会吓得咽气,却硬是平平安安苟了几百年。

  去岁,老漠侯驾鹤西归,新漠侯继位,同时继承历代祖先的生存精髓,决心继续苟着,能苟多久是多久。

  终究是新鲜上任,漠侯心中有些没底,采纳亲信的建议,决定把自己的妹妹送去联姻,而且两国都送,做到绝对的公平。

  不巧的是,赶上北安国和西原国会猎草原,漠侯的盟书送到,国君却不在北都城,行人扑了个空。

  如今北安侯归国,漠侯自然不会耽搁,立即再派行人,以防这位国君突然又领兵伐北。

  接到漠国的盟书,北安侯同朝中卿大夫商议,认为此事可行,但是由谁出面迎娶却有些犯难。

  漠国虽小,女公子的身份依旧尊贵,不能为妾。已有继夫人的北安侯不可,前年刚迎娶正夫人的世子瑒也不行。如此一来,就只有尚未成婚的公子颢,以及小幽氏所出的两个公子。至于其他庶公子,身份不匹配,从最开始就不被列入考量。

  在选择赵颢还是另两位公子时,卿大夫们出现分歧。究其原因,并不是看好小幽氏生的儿子,而是希望赵颢的正夫人能为氏族女。

  世子瑒地位牢固,不出意外,将来必为国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