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妾色第98节(2 / 2)


  崔婼不过是想吓唬他一下,但林三少爷按照自己对这个表妹的了解,却认为她真的能作出阉了他的事,于是赶忙要躲。

  两个人在屋子里你追我赶,最后扭打在一起,丫鬟和小厮劝驾都没用。林三少爷被她抓得头发凌乱,脸上好几条血痕,最后躲到那位西梁美人身后去,指着崔婼骂:“你这个恶妇!”

  崔婼让他若是个男人就从女人背后出来,拿着匕首上前往西梁美人身后的他身上刺去,逼得林三少爷将西梁美人挡在前面然后左右躲闪。夫妻两人对骂起来,崔婼不小心踩到了他们刚刚扭打时弄掉在地上的一支毛笔杆上,脚底滚了两下往前倾倒。

  三个人叠小山似的一起倒下时,崔婼忘记了手里还拿着一把匕首,想用手扶着西梁美人稳住身体,结果匕首如此巧合的就扎在了那名西梁美人的心口上。

  血汩汩的流出来,那名连中原话都不会说的西梁美人就这样睁着大大的眼睛死了,血流到了林三少爷身上,将他吓得魂飞魄散。

  在林三少爷和崔婼吵起来时,丫鬟因为劝不住架早就去请了林夫人,林夫人从门口进来时,看到的就是匕首扎在那个西梁美人胸口,而崔婼的手在握在刀柄上,她吓得惊呼出声,又赶紧的捂住嘴巴,不敢相信的看着这一幕。

  第一百二十三章

  “贤妃妹妹又在脱簪请罪啦?”

  皇宫里, 勤政殿外。

  崔贤妃脱掉钗环首饰,素颜白衣跪在了地上,对着里面的皇帝大声请罪道:“……是臣妾没有约束好家妹, 令其犯下大错, 请陛下责罚。”

  里面皇帝坐在桌案上批着折子, 像是没有听到一样,脸上面无表情,既不让人出去叫起, 也不说话。

  这时,孟贵妃领着一堆宫人内侍从远处走了过来,看见跪在地上的崔贤妃,不由的用手轻捂着嘴巴笑了出来,“哟”了一声, 对崔贤妃道:“贤妃妹妹又在脱簪请罪啦?我说你崔家也真是的, 今天一件事,明天一件事,都得你来脱簪请罪, 我看该吩咐尚宫局,妹妹的珠钗首饰都不用做了, 反正做了也没机会戴。”

  崔贤妃抬头看了她一眼, 声音微冷道:“自然是比不得姐姐的娘家,宋国公运筹帷幄, 驰骋疆场, 刚平定西梁之乱, 立下赫赫战功。听闻在雍州, 从百姓到将臣, 人人都知宋国公的功劳, 却未必知道陛下的君恩。”

  这是讽刺她孟家拥功自持?孟贵妃抬了抬眼,并不在意。

  孟贵妃看了看勤政殿的大门,又道:“看这样子,妹妹还要在这里跪上许久。”

  “哦,对了。路上遇见三皇子,他跟宫人闹着要找母妃,我看他可怜,便将他带来了。”

  她说完,将身体微微侧开,崔贤妃果然看到了她的身后,由宫人牵着的三皇子。那宫人是她宫里照顾三皇子的宫人,此时脸上惶恐不安,又小心翼翼的看着崔贤妃。

  三皇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,此时惴惴不安的看着一身素衣素服跪在地上的母亲,又害怕又惊慌的喊了一声:“母妃……”

  他想上前又不敢,最后只敢往身边的宫人身上躲。

  崔贤妃自知自己这个样子是把孩子给吓倒了,目光愤恨的看着孟贵妃,声音有了些颤抖:“贵妃娘娘,大人的恩怨,何必牵扯孩子。”

  孟贵妃摸了摸头上的簪子,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,道:“哦,那下次就请贤妃妹妹少在我的泰儿面前说些有的没的,总不能你的孩子是孩子,我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。”

  她说完便不再理她,转身对勤政殿外站着的内侍道:“进去通报一声,就说本宫求见陛下。”

  里面皇帝刚放下一本折子,有些头痛的揉了揉额头,这时外面内侍进来通报道:“陛下,贵妃娘娘求见。”

  皇帝问道:“她有什么事?”

  “娘娘说,是有关四皇子的事情要与陛下商议。”

  皇帝默了一会,才对内侍道:“让她进来吧。”

  等一身盛装的孟贵妃进来时,皇帝才发现,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孟贵妃了,此时见到,甚至都有了些陌生。

  自从谢美人的事情发生后,孟贵妃逐渐在皇帝跟前失宠,而孟贵妃仿佛也不再寻求皇帝的恩宠,无事极少在皇帝跟前露面。但靠着家世和膝下养了四皇子,孟贵妃坐稳一宫主位,就算没有恩宠,宫中也无人敢小看她。

  她对着皇帝屈膝行礼:“臣妾见过陛下。”

  皇帝想起刚刚立下军功,朝中风头正浓的孟季廷,从桌案上缓缓走了下来,握着她的手亲手将她扶了起来,含笑道:“快起来吧,燕德,你与朕之间不用这么多礼。”

  孟贵妃垂着眉看着他握在她手腕的上的手,忍住胸口的恶心,也忍住想将他的手甩开的冲动。

  皇帝牵了她,一起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,然后才开口道:“燕德找我,是有什么事?”

  孟贵妃也不想跟他继续客气寒暄,只想把事情跟他说完好早点回去,便直接进入话题道:“陛下,泰儿翻过年就四岁了,是不是该请个先生让他跟着先生读书了?”

  皇帝摩挲着手中的扳指,脸上的表情未变,问道:“燕德心里,是否已经有了好的人选?”

  孟贵妃淡淡的笑了笑,道:“臣妾心中的确有一个人选,是翰林院检讨王大人,他是上一届殿试中的二甲第一名,陛下钦点的传胪。”

  皇帝记得这个人,还知道他与孟家走得颇近,对孟季廷甚有赏慕之意。

  孟贵妃看着陷入沉思的皇帝,问道:“不知陛下以为如何?”

  皇帝的食指轻轻的敲着扳指,对孟贵妃道:“泰儿的老师,朕心里已经有了别的人选。”

  孟贵妃脸上似有小小的失望,问道:“不知是哪一位?”

  “燕德应当认识,孙良宜,上一次殿试中的探花郎,学识比你看中的王易要好。他在入仕之前,好似还在你宋国公府的族学做过多年的先生。”

  孟贵妃脸上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,道:“孙大人好是好,但听闻陛下对其已有重用,命其负责纂修先朝实录记。若再让其担任训导泰儿之责,恐会过于劳累孙大人。”

  “纂修先朝实录记又不是一天两天便能成的,何况翰林院中还有编修、典籍协助他。让他兼任泰儿的老师,朕想孙良宜当得起这样的重任。”

  孙良宜是皇帝早已想好的人选,他虽在宋国公府的族学做过多年的先生,但自入朝以来,独来独往,不管与宋国公府还是其他朝堂势力都牵涉甚少,既非宋国公府派系的人,也非其他派系的人。他很欣赏他的才华,用他做泰儿的老师,正合适。

  孟贵妃脸上淡淡的道:“既然陛下心中已经定好了人选,臣妾也没有什么好说的。”

  皇帝又道:“等过完年,就让泰儿正式前往文华堂由孙良宜教他读书吧。”

  “是。”

  说完四皇子先生的事情,孟贵妃转而又说起门外跪着的崔贤妃,为她求起了情,笑着道:“臣妾进来时,看到贤妃妹妹在外面跪了许久。林三少夫人虽然藐视天威,错手杀人,但林三夫人已经出阁多年,这错怎么算也算不到贤妃妹妹的头上,陛下不如让贤妃妹妹先起来。”

  “贤妃妹妹毕竟是一宫妃位,让宫人内侍看着她这样跪在外面,也有损她的颜面。何况臣妾进来时,三皇子也在。”

  皇帝看着她,脸上似笑非笑:“没想到有一日,燕德也会为贤妃求起了情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