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零一章:皇子监国(2 / 2)


在他看来,他儿子刘辩是十分聪慧且懂权谋的,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谋取太子之位来惹他不快呢?

见灵帝不悦,张让连忙匍匐于地,告罪道:“是老臣一己之见。”

在灵帝的逼问下,张让最终还是说出了原因:“……陛下不幸染疾的消息传出后,不止董重一方如临大敌,大将军何进一方亦有些异常,老臣先前见到赵忠,他称他兄长赵延撞见大将军府的府掾吴匡,那厮对赵延言‘你等死期至矣!’老臣怀疑大将军身边之人可能在谋划什么。老臣以为,若史侯能得到太子名分,或能减少对大将军的依赖。”

“……”

灵帝听罢双眉紧皱。

与历史上不同,此时的灵帝并不反对儿子刘辩继位,甚至于十分欣赏儿子的才能,关键在于何进。

当初何进以屠户之子入雒阳的时候,灵帝曾对其十分信任,因为当时的何进不存在威胁,可谁曾想到,那何进竟有着想成为士人领袖的野心,入雒阳十几年,便结交了许多朝中士人,梁冀、窦武的例子就在眼前,灵帝如何会不对何进心生防范?

万一何进在其身边那群士人的教唆下,行梁冀、窦武之举该怎么办?难道要奢望何进顾念舅甥之情?

事关他刘氏社稷,灵帝可不敢寄托于何进对他儿子刘辩的舅甥之情。

握了握虚弱无力的右手,他怅然叹息道:“早知如此,当初就该收敛一些……”

次日,待刘辩再次来探望灵帝时,灵帝命殿内小宦官退下,旋即对刘辩道:“昨日,阿父亦朕病重,难以理事为名,劝朕立我儿为太子,我儿如何看待?”

你这不是害我么?

刘辩皱眉瞥了一眼张让,神色少有地有些严厉。

为表明自己不清楚此事,刘辩正色对灵帝说道:“儿臣知道父皇的难处,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,令父皇不快。”

灵帝微微点头,又问道:“我儿不想成为太子么?”

刘辩正色道:“儿臣注定可以成为太子,只不过早一时晚一时罢了,何必操之过急,令父皇心生不快,影响康复?”

这一番理直气壮的话,说得灵帝哑口无言,心下对儿子的怀疑也减少了几分。

从旁,张让见自己或许帮了倒忙,连忙解释道:“史侯恕罪,老臣是见陛下生恙而令朝中出现不稳,是故才建议陛下立史侯为太子,稳定局势。”

刘辩瞥了张让一眼,正色对灵帝道:“父皇只要安心养病即可,不必担忧朝中。至于朝中事务,父皇先前也不怎么管,儿臣与卢师会代为处理。”

虽说是好话,可怎么说得这么不中听呢?

灵帝表情古怪地看着儿子,半晌苦笑着摇摇头。

片刻后,在刘辩离开玉堂殿没多久,灵帝在一番沉思后下诏:“……传朕诏令,命我儿刘辩主持崇德殿,监国理政,再命羊续、曹嵩、崔烈,录尚书事。”

张让闻言暗喜,旋即又疑惑问道:“陛下,那太子……”

“下诏。”灵帝沉声道。

见灵帝态度已决,张让不敢再说,连忙跑去下诏。

此前刘辩虽然也能自由出入崇德殿,自由观阅各地的奏章,但当时他只能看,并无权自己批阅,充其量给尚书卢植提供一些建议,可如今灵帝这份诏令下达,就代表着刘辩拥有了批阅奏章的权利。

这份权力,其实比单纯一个太子的名分要重地多,但不知为何,灵帝宁可给予刘辩这份权力,也不在封太子一件事上松口。

对此卢植想不通,刘辩本人也想不通。

“可能是永乐宫那边给了压力吧?”卢植猜测道。

不过这猜测他自己都不信,毕竟董太后与董重、董承又不傻,岂会不知监国理政的权力要远远大过单纯一个太子之名?

灵帝连监国之权都能给,就不给太子的名分,这着实让人匪夷所思。

一个时辰后,羊续、曹嵩、崔烈陆续来崇德殿报道,相较稳重的羊续,曹嵩、崔烈可激动了。

别看他俩是三公,但其实权力连羊续这个执金吾都不如,可这次的‘录尚书事’,却是确确实实的实权,而且是连何进、董重都渴望的职权,也难怪二人那般激动。

待消息传开,不说董重,何进亦是难以置信,他无法理解灵帝明明让他外甥刘辩监国理政,却不招他这个身为大将军的大舅入崇德殿,录尚书事。

他身边众人纷纷道:“此必宦臣挑唆也!”

何进又惊又疑,当即入宫,直奔崇德殿。